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环保督察工作可以追溯到200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后,督党委督政府,环保压力层层传导。
那些过去积攒下的沉疴旧账,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一代环保厅局长身上,面对新的环保格局,环保厅局长们需要毕其功于一役,将那些压不下去的过剩产能、降不下来的污染指数、解决不了的环境投诉等难题,统统消化掉。这一年起,中央在区域环保督察中心基础上,先后派出三批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为核心的中央环保巡视制度实现常态化、制度化。2016年11月底至12月底,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甘肃、陕西等7省市。这一年起,国家环保总局(环保部前身)先后组建了华东、华南、西北、东北、华北等区域环保督察中心。省一级环保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已经在河北省破局,这一改革料将很快在全国推行。
今年4月底,河北省挂牌成立6个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11个驻市环境监测中心,以及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其一,随着环保督察越来越严厉和有效,督察由督企变为督政,来自中央的环保责任,正通过行政压力传递,压实到地方环保厅局长们身上。只是快斧斩沉疴,这一刀下去,福祸难说。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在今日举行的环境保护部新闻发布会上再三强调。环保整治如何对症下药,还得从长计议。俗话说,善法需要善治,这般常识人尽皆知。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在环境问题整改时采取一刀切方式,整改中存在认识不到位、方法简单片面、措施不细不实等问题,引发各方关注。
如此一说,便知一刀切治不好环境污染。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此次环保督察既是一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保能力水平的大好机遇,也是一次倒逼全市彻底整改环保问题、提升市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契机,但是我们决不能顾此失彼,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原因何在?其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与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官员政绩观扭曲直接相关,作为主管环保的部门,面对企业污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以罚代管,一罚了事,有的执法者甚至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相互勾结,默许纵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甚至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让环境执法软弱无力。环保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环保工作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是热情高涨。这正是当前环保整改一刀切背后,群众的怕与爱。我们欣喜地看到,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各地干部的共识,但是,任何一项工作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以偏概全。
众所周知,环境素有易污染难治理的特点,然而部分地方却仍然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让原本不堪一击的环境保护工程显得更为复杂艰巨。山东等地也出台了相应措施,因类施策抓环保问题整改,开门办案不搞一刀切。简单粗暴地关停取缔企业,环境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迎面而来,受罪的还是老百姓。一刀切治不好带毒GDP 环保整治如何对症下药?所谓一刀切,从来就不是环保部的要求。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人人恨之入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投入巨大,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扭转。
其二,一些地方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绩,不惜上马污染项目,制造带毒的GDP,环境治污执法过严与民生挂钩。为此,成都市发布《关于扎实做好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的紧急通知》,叫停环保问题整改一刀切,要求对涉污企业分类处理,相关部门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中,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以偏概全。
(8月22日 人民网)连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各省市,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有的地方为应对检查,对部分洗车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关系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行业企业采取一刀切、临时关闭等措施,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活。既然如此,对于中央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这样的善法,仍然需要更多配套制度的无缝对接,如此才能更好地确保执行力,然而,我们担心的是,现在有地方却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应付环保督察,搞形式主义、命令主义敷衍环保督察,群众怕的是有检查就高度重视,检查一过,一切照旧的作风病。其实,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赢得群众的支持,对于带毒的GDP,对于影响人民群众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环保问题,整改就需要一刀切日前,我省发布《关于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意见》。到2020年,浙江将全面推行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不同的是,综合性报告还可列入本级人大审议议程,而且原则上每年要报告1次,一般当年一季度就要完成对上年度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专项报告一般在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报告。2015年开始,富阳率先在渌渚、渔山两个乡镇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和环境责任体系建设,取得经验后,富阳在全区24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
经过近两年积极探索,富阳生态责任报告制度日趋健全,各乡镇(街道)厘出责任清单,遵循管行业就得管环保,管环保就得有责任的理念,责任级级落实,打通了生态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意见》提出,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明确提出到2018年,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县(市、区)选取30%以上的乡镇开展试点。
据了解,此次建立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源于杭州富阳区的乡镇生态责任报告制度。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落地浙江 四级网络将覆盖全省来自浙江省环保厅的公开消息称,浙江日前发布《关于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意见》提出到2018年,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县(市、区)选取30%以上的乡镇开展试点。到2020年,省市县乡四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重大环境问题报告则在查明突出环境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原因后及时报告。《意见》还把报告内容拓展到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和重大环境问题,明确了设立综合性报告、专项报告、重大环境问题报告三种报告内容和报告方式。
从方式上看,三种报告均可由各级政府领导按照本级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要求进行报告从方式上看,三种报告均可由各级政府领导按照本级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要求进行报告。
2015年开始,富阳率先在渌渚、渔山两个乡镇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和环境责任体系建设,取得经验后,富阳在全区24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到2020年,浙江将全面推行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
《意见》还把报告内容拓展到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和重大环境问题,明确了设立综合性报告、专项报告、重大环境问题报告三种报告内容和报告方式。《意见》提出到2018年,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县(市、区)选取30%以上的乡镇开展试点。
据了解,此次建立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源于杭州富阳区的乡镇生态责任报告制度。日前,我省发布《关于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明确提出到2018年,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县(市、区)选取30%以上的乡镇开展试点。经过近两年积极探索,富阳生态责任报告制度日趋健全,各乡镇(街道)厘出责任清单,遵循管行业就得管环保,管环保就得有责任的理念,责任级级落实,打通了生态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
不同的是,综合性报告还可列入本级人大审议议程,而且原则上每年要报告1次,一般当年一季度就要完成对上年度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落地浙江 四级网络将覆盖全省来自浙江省环保厅的公开消息称,浙江日前发布《关于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重大环境问题报告则在查明突出环境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原因后及时报告。专项报告一般在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报告。
到2020年,省市县乡四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全市各单位要以此次约谈为戒,提高政治站位,保持24小时全天候待命,切实加强配合,保障环保督察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对标;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责任倒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